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少派林 深功出巧匠·苦练出真功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少林寺里的不传之秘——《十法要论》,看看这拳法的精髓到底藏在哪儿。这第一招叫“明三节”,就是把咱们这具身体从头到脚,分成三个主要部分:梢节、中节、根节。你想想,打拳的时候是不是得先动胳膊?胳膊就是梢节,它得先起;然后腰腹核心发力,这是中节,得跟着;最后,腿脚蹬地,这是根节,得追上。这就像接力赛,一棒接一棒,劲儿才能传下去,力量才能发挥出来。要是哪个环节掉了链子,要么胳膊伸不到位,要么重心不稳,要么力量使不上,那可就抓瞎了。所以说这三节的配合是身法的基础,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啊!光有骨架还不行,还得有气血贯通。这第二招“齐四梢”,就是讲怎么让气血畅通,让内劲爆发出来。啥叫四梢?就是头发、指甲、牙齿、舌头,听起来有点怪,对吧?但你仔细想想,激动的时候,是不是会感觉头发都竖起来了,“发为血梢”,就是这个意思;指甲抠地,筋骨都绷紧了,“甲为筋梢”;咬牙切齿,牙关紧,“牙为骨梢”;舌头顶出来,肌肉都绷紧了,“舌为肉梢”。这四样东西平时看着不起眼,但在关键时刻,它们的状态能反映你的精神状态和内劲是否充足。一旦达到这种“发欲冲冠,甲欲透骨,牙欲断金,舌欲摧齿”的境界,那内劲自然就出来了,就像火山爆发一样。咱们身体里还有个五行系统,对应着金木水火土。这第三招“调五行”,就是要把这五行调和好,让它为我所用。心属火,心动则勇气生,就像打鸡血一样热血沸腾;肝属木,肝动则火焰冲,充满攻击性;脾属土,脾动则大力攻,力量感十足;肺属金,肺动则沉雷声,气势磅礴;肾属水,肾动则快如风,身法灵活。这五行在内,还对应着五官:眼睛通肝,鼻子通肺,耳朵通肾,嘴巴通心,人中通脾。所以你看,手打鼻头就是火克金,这是自然规律。高手过招,先要避住自己的五行弱点,然后根据对方的五行来克他,就像下棋一样,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这四两拨千斤的功夫,很多时候就是靠这个五行相克的原理。身体的结构和能量都搞明白了,接下来就是怎么动了。这第四招“身法八要”就是教你怎么控制身体的运动,“起落进退、反侧收纵”这八个字概括了身法的精髓。起的时候要横着出去,落的时候要顺势而下;进步要低,退步要高,这样才稳;转身要能顾后,侧身要能顾左右;收的时候要像猫一样伏低身子,纵的时候要像老虎一样猛扑出去。总之,身体要保持中正平直,不能歪歪扭扭,但同时又要灵活多变,能屈能伸。这就像跳舞一样,既要姿态优美,又要节奏感强。身法是骨气,步法就是腿脚的活法。这第五招“步法五式”就是教你怎么走位,寸步、点步、过步、快步、箭步,这五种步法各有各的用处。距离近了,用寸步一步到位;距离稍远用点步,先垫一步再上前;遇到硬茬用过步,前脚猛冲,后脚紧跟;“步起在人,落过于人”,需要快速移动用快步,像飞一样掠过去;遇到障碍物或者想躲开攻击,用箭步,脚尖一挑,整个人就跳起来了。这步伐啊,就像汽车的底盘,底盘稳了,车身才能稳,才能灵活操控,练武的人一定要把步法练熟,练到“无心而用”,才能真正发挥威力。手和脚是咱们身体的武器,这第六招“手足之法”,就是教你怎么用好这两件武器。手法有出、领、起、截四种,出手要直,领手要带劲,起手要灵活,截手要快、准、狠。单手用要像鹞子钻林,束身而起;双手用要像举鼎分砖,刚猛有力。总之,手要像老虎扑人一样迅猛,像鹰抓物一样精准。 脚法呢,有起、翻、落、钻、踩五种。脚起要看向膝盖,翻要像拈东西一样轻巧,钻要像燕子取水一样灵活,踩要像鹰捉物一样有力。记住,踢脚是空的,要避免,要学的是踩,是实实在在的力量。手足配合,刚柔并济,才能攻守兼备,立于不败之地。光会单打独斗还不行,还得懂得怎么进攻和防守,这第七招“上法与进法”,就是讲怎么攻出去,怎么逼近对手。上法主要靠手,要像“扇缝朝阳”一样一招制敌;进法主要靠脚,要像“前部抢上”一样迅速靠近对手。但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,身法都是关键。而且这上法进法讲究六个字:恭、顺、勇、急、恨、真。恭就是巧妙,顺就是自然,勇就是果断,急就是迅速,恨就是带着一股狠劲,真就是出手要准,要见真章。这六点都做到了,你的上法和进法才能真正发挥作用。打斗场上情况瞬息万变,不能只想着进攻,还得懂得怎么应对。这第八招“顾开截追”,就是教你怎么随机应变。顾就是观察,要能看清对手的意图,是单顾还是双顾,是攻上还是攻下,是前后还是左右,都要心中有数;开就是打开局面,可以左右开弓,也可以硬开或者软开;截就是拦截,可以在对手出手前截住,也可以在对手言语、表情露出破绽时截住;追就是紧追不舍,一旦抓住机会,就要像追风赶月一样,不给对手喘息的机会。这四招配合起来,就能让你在复杂的局面中游刃有余,克敌制胜。武功再高也怕走火入魔或者被对手迷惑。这第九招“三性调养”,就是强调心法的重要性。眼、耳、心,这三样东西是咱们感知世界、判断形势的关键。眼睛要像雷达一样时刻扫描周围环境,耳朵要像顺风耳一样捕捉任何细微的声音,心要像定海神针一样保持冷静和果断。只有这三性都调养好了,精神集中,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,不至于被对手的花言巧语或者假动作所迷惑。记住,“临阵需提防,小心没大差”,这句话可不是说着玩的。最后也是最核心的一点,就是“劲法”,这第十招“劲法”讲的就是怎么发力。很多人以为发力就是硬碰硬,用蛮力,但真正的高手用的是颤劲。什么是颤劲?就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,但又无处不在的劲力,它不像撞劲那么直,容易被化解;也不像弓劲那么死板,缺乏变化;更不像蹭劲、绷劲那样急促,难以持久。颤劲的特点是“出没甚捷”,快到你都看不清它的形状,就像日月无光一样。这种劲力能以柔克刚,四两拨千斤,真正达到“天地交合而不费力”的境界。就像老虎抖爪子,你看不到爪子,但东西却被抓住了;就像龙用力,你看不到力,但山都能被推开。这九法合而为一,克敌制胜,就靠这无形之劲了。这《十法要论》从身法到步法,从手法到心法,从劲力到应变,环环相扣,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武学体系。它告诉我们,练武不仅仅是练招式,更要练内功,练心法,要内外兼修,身心合一。当然,光听我说这些肯定不够,关键还是要自己去练,去体会,武道之路漫漫,需要我们不断学习,不断实践,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奥妙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